贵州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浓厚的国酒文化(尤其是酱香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酒镇”。茅台人为传承“茅台文化”、打造“文化茅台”,茅台人特酿造一种美酒为:“文台酒”。
在我们中国甚至在国外出名的白酒就要属茅台酒,茅台酒并不是一直都叫茅台,实在1951~1952年之间,新中国通过赎买公私合营等方式,成裕烧坊、荣和烧坊和恒兴酒厂合并而来,今天我们来了解茅台前身之一成裕烧坊。
成裕烧坊开设于同治一年(1862年),创始人是华联辉。清咸同年间,黔中起义迭起,华联辉于同治元年举家迁住省城贵阳,精心经营盐业十余年,积聚了白银数万两,经商致富之时,华联辉还苦读应试,光绪元年中举,光绪三年任四川盐办改革盐务。
华联辉开设成裕烧坊生产茅台酒,据说是因为他祖母彭氏在一次闲谈中提起年轻时路过茅台曾喝过一种好酒,嘱咐华联辉到茅台时捎带一些回家。
可是茅台镇经历了战火的摧残,已经中断了酿酒声生产,华联辉为让祖母能饮上此酒,1857年,一代孝子、四川泸州盐务总办华联辉买下已成废墟的原酿酒作坊,找回旧时的酒师,历时五年于同治元年(1862年)在茅台镇的废墟上重建了一座酿酒烧坊,影响后世的“成裕烧坊”就此开创,成为有商号注册的酿酒烧坊。
一开始,酒坊酿出的酒总是不对味,后来经过酿酒师们反复地试炼勾调,经过祖母的品尝鉴定,终于酿造出了她年轻时喝过的那种味道的茅台酒,祖母终于得偿所愿。
因酒质优良,亲友饮后交口称赞,纷纷前来要酒。华联辉便将作坊扩大,定名为“成裕烧房”首次使用“百年老窖”字样。在1915年,成裕烧坊和荣和烧房送展的回沙茅酒,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后,才扩大生产规模,年产量接近l万公斤。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相继通车,为茅台酒外销创造了条件。华之鸿的儿子华问渠经营时,曾打算再次扩大生产规模,但因资金紧张未能如愿。
成裕烧坊一路走来有着辉煌的历史
1890年,成为宫廷进贡酒;1915年,成裕烧坊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是红军长征疗伤酒、中国远征军随军专用酒、抗战胜利庆功酒、开国宴庆典酒,还是西南各省物资展览会上的展览会特等奖酒,1951年11月国家以l.3亿元(旧币,折合人民币l.3万元)购买了成裕烧坊,在成裕烧坊的基础上成立了国营茅台酒厂,成为茅台酒前身之一。
成裕烧坊基于自身独特的历史传承之上,倾力打造的一款自带社交属性的酱酒,以高品质的产品与实惠的价格为核心,以新型合作模式为纽带,通过互联网品牌推广理念和传统渠道深化运营,打造独立的酱香白酒品牌,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酱酒消费需求。
贵州茅台成裕烧坊酿出百年故事
遵义生活消费品相关信息
2022-07-29
2022-04-19
2021-06-15
2021-06-14
2021-06-13
2021-04-02
2021-03-31
2020-10-31
2020-10-31
2020-10-31